您现在位置: 首页 模范走进村 道德实践 胡保德:扎根山区三十载 只为“傈僳山花”烂漫开

胡保德:扎根山区三十载 只为“傈僳山花”烂漫开

发布时间:2021-04-27 09:40:12 作者:记者:李双梅 通讯员:王佳凤 来源:保山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浏览:4429
【字体大小:

人人都文明,保山更温情!咱们保山渊远流长的“哀牢—永昌一保山文化”,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保山人,这不,在2020年度“云南好人”名单中,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学前教师胡保德就榜上有名,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位扎根农村教育战线三十个春秋,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基层教师。


他是一个傈僳族的孩子,他有对家乡的挂念和情怀。


1970年4月,胡保德出生在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一户贫穷的傈僳族家庭,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他顺利地读完了初中,又考上了保山师范学校。1990年7月,胡保德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到条件较好的坝区小学教书,毅然选择回到黄连河傈僳族村的完小执教,因为那时他就已经认识到教育落后是贫困代际相传的“穷根”,很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状况。从这里开始,胡保德开启了他在高寒山区村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

他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他有老师的担当和胸怀。


在实践中,胡保德自创了独特的双语教学模式——傈僳族语言+汉语结合教育,让傈僳族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世界。2007年9月,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胡保德被选调进平达乡平安小学,先后担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一干就是9年。除了教好自己所负责的课程外,胡保德认真组织带领全校教师钻研教研教改,通过采取分组集体备课和“请进来、走出去”等教研学习活动模式,促进教师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于山区小学来说,上级拨给的每一笔钱都很金贵,所以学校里一旦出现桌椅板凳损坏、窗户玻璃破损等情况,胡保德一定会自己拿起工具修缮好,这种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精神,也言传身教地给学生们带了个好头。

2016年9月,原黄连河小学合并搬迁至段家坝小学,由于两地之间相差较远,孩子们出行十分不方便不说,还存在着 一定的安全隐患,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最终黄连河村的学前儿童教育班被保留了下来。可是却成了独校独班,几乎没有老师愿意留下来教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胡保德经过再三权衡,还是决定放弃平安小学总务主任的工作,向中心学校领导主动要求调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小山村执教。

胡保德:“傈僳族孩子的启蒙教育还得傈僳族老师来教,无论是生活习俗还是语言沟通上都会更方便教学,我又是当地人,在平达乡的200余名小学教师中,我想再没有人会比我更适合这份工作了。”

他是山里孩子们的“守护神”,他给孩子们带来希望和光明。


这些年来,胡保德不仅自己坚守在黄连河小学,还把他的妻子也动员来到了这里,专门负责学生们的一日两餐。由于学前幼儿的年龄较小,一般只有五、六岁,胡保德白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陪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外,中午必须看护他们睡午觉,夜幕降临后还得留在学校守校、写教案。在这大山深处的村寨中,胡保德把学校当了做自己的家,默默地守护着傈僳族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胡保德始终怀着对党、对人民、对教育事业的赤诚,践行着一名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守望着“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傈僳山花烂漫开”的盛景,也走出了他扎根基层平凡而亮丽的人生!






责任编辑:李双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