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国学社工微公益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助人为乐
湖北省
2019年5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23岁,她孤身赶赴汶川参加地震救援,自此以公益为志,创论坛、编报纸、访明师,致力精神文明建设;29岁,她和丈夫发起成立清源书院,创国学社工,带领成百上千银发老人、全职妈妈投身社区志愿治理;33岁,她毅然辞去检察院工作,搬进贫困户家中同吃同住,投身扶贫扶志,获荆州市政协支持设立道德文化扶贫车间,传美德,净心灵,帮扶效果吹糠见米。她就是荆楚楷模刘萍,用工匠精神拓宽公益思维,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社工服务跨界整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过10项省部级以上荣誉,她的家庭被表彰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幸福是什么?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幸福就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一碗热腾腾的饭菜。而对于80后的刘萍来说,幸福的定义就是做公益事业,为公益奔跑。她的家庭追求是公益生活化,生活公益化。

  2008年,刘萍在汶川的30多个日夜,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从那时开始,她就坚定了做公益人、走公益路、用公益为青春筑梦的生命信念。

  2009年底,刘萍前往北京研学中国传统文化,创办并主持紫竹院周末“国学家庭子女教育”公益论坛,主讲100多场。创办并主编了手机飞信报《中华教育报》,公益为近10万人次网友家庭编辑整理、发送古今中外优秀家风家教故事。很多生活困难的陌生人手机不能开通飞信免费功能,她把自己每月2000元的家用金,分成1800元用来支付短信费,200月省吃俭用。办报3年,光短信费就支出了6.48万元。

  2014年,为响应中国人民大学“雨润故乡”的倡议,刘萍决定回来建设家乡荆州,当年便筹建了清源书院。自此,清源书院立足城乡社区,公益服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创办了社区文明学院6所,组织公益夜校、周末课堂、家风夏令营、道德文化论坛、社区读书会、亲子读经驿站,开展生态远足、国学月沙龙、闲妈文化加油……一系列活动形成公益品牌,影响受众30万人次。

  然而把公益当事业,难免捉襟见肘。2016年刘萍考入了沙市区人民检察院,用检察院的所有工资默默贴补书院的公益社工。立足检察岗位敬业履职,业绩优秀,2018年她获沙市区检察院嘉奖并提名候选荆州市“十星检察官”。然而,考虑荆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精神文明亟需她的托举推动,她毅然辞去了检察院的工作!重新成为一名零收入的公益社工,奔赴了脱贫攻坚的战场,创办了“道德文化扶贫车间”。

  在她的帮助下,纪南文旅区纪南镇已有10多户生计发展困难的家庭渐入佳境。去年底,刘萍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帮松滋市刘家场镇郑家铺村农户卖出滞销碰柑3万斤,村民们感激万分。

  为了扎实做好公益社工助力脱贫攻坚,她住进了农村。没人接送孩子放学,她把孩子退学安置在乡下娘家委托母亲照看。公益社工助力社区创新治理,缺少资金,她说服丈夫,每年将丈夫工资拿出七八万元补贴社区公益实践。她说:“我的宝宝是公益宝宝,我的妈妈是公益奶奶,丈夫是我的公益伙伴,大哥大嫂侄女跟着我扑向公益。公益一线,才有我的一家团圆。”她把公益当作了全家人的事业,也在公益路上,找到心灵的依归。

  2017年,她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荆楚楷模,当年,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她每年公益挑负荆州社工人才培养大任,2018年为荆州区、沙市区培养本土职业化社工人才创下历史新高,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人数均超过历年总和,通过率分别为43%、44%,全国为26.6%。最近,她的清源社区社工服务中心经过激烈竞争、层层遴选,被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确定为全国首批美好社区计划共营伙伴,全国仅50席位!凡人善举,美丽中国,她,是扎根乡土、立足基层社会工作事业大军中的无冕之王。

来源:湖北文明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