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炳成
“小岛所长”32年守岛护岛 身先士卒坚持绿色发展
敬业奉献
江苏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个人简介.txt
人物故事:

  潘炳成,男,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扬中市西沙芦柳管理所所长。潘炳成1991年到西沙岛工作,克服艰苦环境,32年如一日坚守西沙岛。他建立泵站解决小岛内涝旧患,紧接着开展道路硬化1000余米,整修电力线路2000余米,还通过成功调整小岛生产结构,极大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岛上经济作物产量连续多年达到100余万斤,荒芜小岛变身成为“鱼米之乡”。潘炳成曾荣获“江苏好人”等荣誉。

  一诺千金 守岛护岛

  西沙岛,位于长江夹江之上,面积1500余亩的沙滩。20年多前的西沙岛不曾通电,也没有自来水,有的只有大片芦苇滩、鱼塘、杞柳林和环岛江堤。潘炳成的父亲曾在西沙岛工作8年,后因工作调动离开,得知没有建设好西沙岛的是父亲今生最大的遗憾,“守岛护岛,实现父亲的梦想”成为了潘炳成时刻提醒自己的诺言。一诺千金,初心不改。21岁的潘炳接替父亲成为西沙岛的第二代守岛人。

  1991年3月,潘炳成踏着父亲的脚印走上了这座人烟稀少、设施落后、条件简陋的小岛。初来乍到的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依旧被岛上的恶劣环境和自然条件惊住了,从碍于情面到忠诚坚守,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一间20平方米的红砖房,就是他日常值宿的地方,一张竹篱床是屋内仅有的摆设,屋顶上窸窸窣窣的老鼠常年与他做伴,9点后断电,衣食住行全靠自己,每月休息4天,其余时间都要待在岛上,往来交通仅靠一辆机帆船。

  防洪防汛 奋战一线

  1994年7月,西沙岛江堤出现方塌,因为缺少大型运输机械以及无法得到人力的支援,包括潘炳成在内的全岛10多人坚守在危情最前沿整整7个日夜,全岛工作人员用草包垒出了江堤岸线,守住了西沙岛的生命线。1996年的一场洪水让西沙岛决堤二十多处,年轻且懂水性的潘炳成奋战在抢救物资、修筑江堤的第一线,在组织的支援下,最大可能地挽回了损失,重建了西沙家园。

  由于亲身经历,潘炳成更为深刻地明白了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在任职期间始终牢记使命,严防死守安全底线,切实做好汛期的防洪安全生产工作。任职期间,西沙岛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2013年西沙岛投入80余万元对江堤进行了加固培修,2017年在政府支持下,建成了防内涝、有排涝功能的泵站,解决了汛期内涝的旧患。

  绿色发展 自给自足

  2006年,潘炳成受命担任扬中市西沙芦柳管理所所长,此时的西沙岛负债累累、生产落后,原先的经济作物正在衰退,单位的正常运转无法保障。面对如此困境,潘炳成下定决心、立下誓言“如果国家交给我们这1000余亩土地养活不了自己,我主动请辞。”在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全岛工作人员,严肃表态“以后,最繁重的活我做,最艰难的地方有我,最后走的人是我。”在后来的工作中,他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履行承诺,感染到身边的同事,激起管理所全体员工投身建设的工作热情。

  2009年,潘炳成对岛上进行了第二次生产结构调整,将原来并不适宜种树的地块和荒废的芦苇地自筹资金全部进行农田改造,拉开了种养结合的生产框架,清退了有污染性质的养殖项目,坚持走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的发展之路,形成了目前生态养殖150亩、绿色种植950亩、苗木造林300余亩的绿色西沙岛。

  为改善岛上的生活条件,他修缮职工房屋,修葺卫生间,为岛上通水通电,解决职工群众的现实困难。2014年,他亲力亲为,带领岛上的职工将老化电线改造成现代高压电缆,实现全岛的安全通电,同年为西沙岛通上自来水,解决了岛上的吃水问题,终止了西沙岛不通水的历史。在他的努力下,西沙岛的经济正逐步复苏,生产结构也逐步转型,生产方式从纯人工转为半人工,经营状况也从亏本转为盈利。现如今,西沙岛已实现了自主经营、自给自足。(责任编辑:周胜武 杨梦媛)

来源:江苏省文明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