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标河
基层扶贫干部燃尽生命照亮大山脱贫之路
敬业奉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8年10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2018年4月,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蓝标河同志,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不幸倒下,年仅44岁。

  蓝标河,1974年出生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从初入广西社会科学院时被派到农村当扶贫干部,到主动参与农村发展课题和扶贫外援项目,再到挂任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副县长协管扶贫工作,随后调到自治区扶贫办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主持监测统计处工作,蓝标河一直从事与扶贫相关的工作。

  2003年,蓝标河主动申请负责广西社科院定点帮扶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扶贫工作,且一干就是4年。尽管只是副主任科员,但他克服经费紧张、资源匮乏等困难,拉下脸来到处走访熟人、朋友请求支援。除从本单位外,还从自治区教育厅、交通厅、水利厅、希望工程办公室等引来资金和扶贫项目,为当地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办了不少好事。

  2012年11月到2014年1月,他挂任大化瑶族自治县副县长,更加积极出谋献策,调动各种资源,引进扶贫项目资金。在自治区扶贫办工作期间,蓝标河一手推动建立起了广西扶贫成效考核体系。

  2014年以来,他几乎走遍全区贫困县,走过的村、户更是难以计数。

  2015年,中央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但各省区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在没有更多参考的情况下,蓝标河和几位同事白天分头到各部门走访,利用晚上时间集中进行梳理、分析、讨论,随后制定了精准识别方案的雏形。后来,他们陆续承担脱贫标准、扶贫成效考核指标确立及考核等工作。因为涉及面广、影响大,扶贫成效考核每份文件都需要反复打磨修改。比如,广西“八有一超”脱贫标准,出台前就有几十个版本,每一稿“出炉”都要到各部门征求意见,打出来的稿子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为将年人均纯收入的标准变得“可视化,多次试验修改制作《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农户贫困程度被细化为住房、种养、务工、健康等几十项指标,为做到每一个指标更精准,他经常不厌其烦,不知跑了多少地方找了多少人反复核实论证。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一年,他到过20多个县,走访近100个村、400余户农户。蓝标河常说,要多去走走,多听听基层的意见,才能改进考核工作,真正减轻基层的负担。

  融安县是自治区级贫困县,计划2018年脱贫摘帽,任务非常艰巨。自治区扶贫办作为融安县后盾单位,计划选派一名得力干部帮助融安脱贫,在征求蓝标河的意见时,他当场答应。2018年3月,蓝标河再赴扶贫一线,成为自治区驻融安县扶贫工作队队长,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2018年4月14日,蓝标河在持续几日加班加点工作后,从融安县坐了5个多小时的车,去南宁参加扶贫工作会议并准备去  自治区扶贫办协调汇报工作。一下车他没回家,而是直接到扶贫办加班,准备第二天会议的材料。当天晚上回到家后,在继续整理材料时突然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扶贫是蓝标河一生的事业,他更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攻坚战中一块坚实的砖块,哪里是最贫困最需要人的地方,哪里就会出现蓝标河忙碌的身影。他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刻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永远不忘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

来源:广西文明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