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泰红
七旬教师“痴心”执教半世纪 创造教育奇迹
敬业奉献
云南
2016年2月
1.jpg
人物故事:

  如果让你来设想,七十岁的老人,大多在做什么?含饴弄孙,还是锻炼健身? 

  有一位老人年届七十,满头银发,还精神抖擞地屹立在昆明第十中学的讲台上给学生精彩地讲课!这位老人名叫俞泰红。 

  如果告诉你,有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平均分能从30几分升到90几分,最后中考数学平均分是昆明市第一,所有人们眼中棘手的“坏孩子”“后进生”,在她手里都会乖乖变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多少年后都对老师念念不忘,你会相信有这样的教育奇迹吗? 

  这位老师不但用高超的教学能力创下了昆明市中考数学九连冠的奇迹,更用深沉的大爱创下了育人的奇迹,这位老师名叫俞泰红。 

  如果告诉你,有一个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老师 ,她几乎囊括了教育界所有让人钦佩的荣誉: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巾帼英雄”标兵,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首届“全球奖”荣誉奖,云南省第一届教育功勋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事迹曾被拍成纪录片《情注沃土》,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你会仰慕这位老师吗? 

  然而面对荣誉,这位老师却说:“荣誉只是对工作的肯定,我更看重的,是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栋梁!”这位教育家名叫俞泰红。 

  如果告诉你,有一个一生动了十三次手术,在年轻时,曾被医生预言只能再活八年的人,一辈子孤身一人,无儿无女, 却被无数“儿女”牵挂,在其生病的时刻,这些孩子会从世界各地打着“飞的”赶来探望她。全校所有老师在谈到她时,都会肃然起敬,你会动容吗?         

  如果告诉你,有一个人五十多年来,只做了一件事情——教书育人!却把讲台当做生命的寄托,把学生当做幸福的全部,成为了昆十中的一面旗帜,更成为了昆明市乃至云南省教育的典范!她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唱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你想听听这个人的故事吗? 

  这个人就叫俞泰红。 

  今年71岁的俞泰红,1963年参加工作,是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2000年退休,2003年返聘回昆十中继续执教至今。 

  51年来,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贡献在三尺讲台之上,一生从事平凡的教书事业,视教书为伟大的事业为之奋斗,把满腔热情与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一生默默追求、奉献。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更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培养的学生已经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被无数家长、学生视为恩师。 

  “叫我两天不吃饭可以,叫我一天不教书,那怎么成呢?”  

  ——俞泰红语录 

  51年来,她心里装着所有她教过的学生,却唯独没有自己。51年来,她把老师这一职业视做伟大的事业,为之奉献与奋斗!51年来,她与命运抗争,抒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韧!51年来,她胸怀大爱,缔造了一个传奇的人生! 

  在2012年,有一段时间,昆十中有一道特殊的风景,让人满含热泪,肃然起敬。一位老人,白发苍苍,向前弓着腰,双手拄着一个助行器,缓缓行走在校园中。熟悉她的人看到这个背影,无不潸然泪下。这已经不是俞老师第一次“带伤上阵”了。这次,俞老师摔断腿后仍不请一天假,坚持为学生上课,学生们被俞老师的精神感动,偷偷拍下这张照片发到网上。没多久,这张照片被曾受教育俞老师的学生们不断转发,甚至连身在海外的学子们也纷纷转载留言,并约定,春节一定回去看望俞老师。“回去看俞老师”这句话一时成为学子们网上的流行语。 

  俞泰红老师七十一岁了,瘦弱的身躯依旧挺立;她站在三尺讲台上,声音依旧响亮。问她何时真正退休,她急了,说:“叫我两天不吃饭可以,叫我一天不教书,那怎么成呢?” 

  1944年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2000年退休,2003年返聘回昆十中继续执教至今。短短的一句话,看似可以概括俞泰红的一生,但这一生的分量却比许多人都要重:昆明市特等劳模,“杰出园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特级教师……她囊括了所有这些让人钦佩的荣誉,但在荣誉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在俞老师瘦弱的身躯里,藏的是不为人知的坚韧。20来岁时,她做过3次头骨手术。30来岁时她切除了脾脏,当时医生曾惋惜地断言,你也许还可以活8年。年轻的俞老师沉默了一秒钟,然后笑了:“哦,8年,那可以活得很精彩啊,我能教出很多学生呢。”此后她心无旁骛,把满腔的热忱与精力,把所有的爱与心血,给了她热爱的事业和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在这样强硬的生命面前,死神也望而却步,她不仅走过了一个精彩的8年,还将此后的30年,都转变成了绚烂的阳光。虽然在这几十年里,命运一次次跑来捉弄—— 

  讲台上,她带着助听器,却练就了看口形的本领; 

  讲台上,她声带小结,靠写下来,同学帮她传声,将无声的课上了一个月; 

  讲台上,她右臂上绕着绷带,仍用左手在书写; 

  讲台上,她用双手推着助步车,依旧昂首挺胸。 

  …… 

  就是这样被病被伤缠身的时候,俞泰红,她也从没下过讲台。她的学生常常是眼里流着泪,手里却一刻也不停的在认真抄笔记,仔细演算。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吧。 

  俞老师常说,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所以她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她对学生进行“学会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班上老师和同学生病,或者意外不幸,她都组织同学去关心慰问。云南某地地震,她立即给学生通报灾情,组织学生写慰问信、捐献钱物,还领着学生到街上募捐。她每接一个初一年级的新班,就下大力气抓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她亲自领着学生拖地板、擦门窗、布置教室,做到窗明几净。从文明礼仪、遵守规章上对新生进行严格训练,对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订出具体的学习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学生习惯。 

  俞老师总是用实际行动表明对学生深挚的爱。她身体不好,动了十多次手术,但她总不忍心耽误学生上课,经常在住院期间偷跑回学校上课。有一次她刚做了声带手术,不能说话,就以写代说,还领着学生到郊外野营,让学生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有的同学父母出差,家中无人照顾,俞老师就把这些同学领到家中吃住,像慈母一样。她得到的奖金总爱买成礼品分送给班上同学。多次将所得奖金捐赠,作为昆十中数学奖励金和贫困生助学金。 

  有一次她作为指导教师带自己的弟子去参加一个全国的数学大赛,途中要停留在香港,俞老师没有为自己买过任何的东西,却为她班上的所有学生买了整整一盒质量上好的钢笔。当时在住宿的旅馆里,她的皮带就坏了,可俞老师舍不得买,而是用几个塑料袋串成了一个塑料绳充当皮带,原来她是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为学生买笔啊! 

  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有一次,俞老师到美国去看望自己定居国外的姐姐,看到有一种圆珠笔,上面的图案是美国的星条旗,就想着给班上的每个学生买一支回来作纪念,最后俞老师硬是从美国扛回了一大包圆珠笔,回来送给学生以后,学生发现上面有一行英文小字“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一时间,师生相对大笑。 

  这就是俞老师,无论走到哪里,她的心中永远装着学生,爱学生爱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样的学生不能教呢?所以她的学生最多,最出息,遍及海内外。  

  俞老师常对年轻老师说:“教师,这不只是一种职业,更应该是事业,职业只不过是谋生的手段,事业却要求全部的爱与奉献!”这句话,俞老师是真正的践行者吧! 

  “学生中有我,我也是学生。” 

  ——俞泰红语录 

  1982年7月,在昆明市初中升高中的评卷中,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有一个班数学及格率100%,平均分高达90分。这样的成绩是极为罕见的。一打听,这个班是昆十中俞泰红老师教的。这样高的平均分,也许带有偶然性吧?她用事实回答了大家的疑惑:1985年,俞泰红经过3年辛勤的教学工作,送出第二个初中毕业班,数学中考及格率100%,平均分104分。1988年,俞泰红接着送出第三个初中毕业班,依旧是及格率100%,平均分仍在90分以上。 

  昆十中第一,盘龙区第一,昆明市第一。奇迹!人们由衷地赞叹。 

  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从1982年以来,她教出九届初中毕业生,每届中考成绩升学率100%,数学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100分满分),获得云南省昆明市中考数学“九连冠”传奇!家长们争相涌来。 

  俞老师的教学特点是:教材熟、情况明、要求严、思路活、密度大、辅导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她的做法是:抓在开端,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学方法是立体式的,分别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优秀生吃得饱,后进生消化得了。毕业时既有拔尖的优秀学生在全国省市数学竞赛中获奖,又有大面积的高质量。俞老师还注重对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发表了教研论文《抓在开端,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等多篇文章,获全国、省、市论文奖的论文数十篇,主编了“九年义务教材”(数学)《单元水平测试题》及“导学”及数种书籍(初中一、二、三年级用)、《中考数学复习测试题》,由云南省教育出版社及云大出版社出版发行。她经常应邀外出讲学和做电视讲座并且每年都带实习生,培养了一批在昆明市有影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做到红烛一支,点燃一片。 

  2003年,已退休的俞老师在学校的一再请求下,又回到了昆十中接手一个毕业班,当时这个班学生底子极差,在年级里是倒数的。只有一年就面临中考了,要用一年的时间补足前两年落下的课,看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服输的俞老师又使出了她屡试不爽的绝活。 

  其实,这个“绝活”很简单,就是“三步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达成共识,帮学生补课。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自己的结,你只要把这个结打开了,他们就会配合教学,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首先做这个思想工作,就要不停的讲话,头半年,俞老师说的话比过去两年都要多,把嗓子说坏了,发不出声来。俞老师急了,吃了许多药不见好,于是四处找偏方,哪知几副偏方吃下去,不仅嗓子没好,还因药物中毒,把耳朵吃坏了,左耳失聪,右耳带上了助听器。那一年,俞老师带的班级在中考中,数学成绩又是全市第一。 

  她的九连冠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心中有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有一年,学生小胡生病住院,俞老师坚持每天到医院补课。当时她刚动过大手术,身体十分虚弱。劳累一天,再走到医院,已经筋疲力尽。医院的五楼真高啊,俞老师气喘吁吁,两腿打颤,脸色苍白,扶着栏杆一步一喘地往上爬。来来往往的人们用关切的目光望着她,误以为她是住院病人。“老师,请坐。”同病房的病人深受感动,送来凳子。呻吟不止的病人,压低了声音,怕干扰病房里的课堂。送药的护士也放轻了脚步,悄声问:“老师,需要打针吃药吗?”小胡住院20多天,俞老师一直坚持来了20多天。回想当年,小胡依旧忍不住泪涌眼眸:“你说,面对这么好的老师,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那是我终生难忘的课啊,不仅学得知识,而且懂得如何做人和对待工作。” 

  还有一个学生患肝炎住进传染病院,班上同学忙着买慰问品去探视,俞老师不许,生怕他们被传染。而她自己却多次到传染病院探视、辅导。学生不忍心,劝她别来了。俞老师爽朗地笑了:“只要你在这一天,老师就会陪你一天。” 

  “我是老师,我要写字画图的,你要撞就撞我的左手呀!” 

  ——俞泰红语录 

  世人都把老师喻为母亲,因为她们慈爱,无私。 

  走过青春岁月的俞老师,一晃眼,从母亲晋升到了奶奶。在昆十中校园贴吧上,“俞奶”的称呼基本成了俞老师的代名词。而那一份爱,因为有岁月的积沉,更为醇厚。 

  2006年的一天,已62岁的俞老师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车迎面撞倒在地,伤了右手,当场就不能动弹。她的第一反应是大叫:“你怎么不撞我的左手呀!” 

  旁边的人都感到奇怪,以为这老太太神经有问题。 

  “我是老师,我要写字画图的,你要撞就撞我的左手呀!”一句话,不仅让围观的群众,就连赶来处理事件的警察都不由得红了眼圈。 

  当天,俞老师到医院去打了石膏,右手骨断裂。可第二天,她又准点出现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绑着绷带的右手不能用,她就用左手画图、写字,一节课下来,右手的石膏上都布满了薄薄的一层粉笔灰。“看着学生有进步我就高兴,总不能因为手断了就耽误学生的课程吧。”    

  对如亲人般的俞奶奶,学生小李有讲不完的话。     

  小李读小学时患了强迫症,到中学病情加重。在教室里,他如坐针毡,撕书、折断铅笔,用刀乱刻桌子,还会无故站起来乱转,家长、医生和科任教师都强烈要求他休学。 

  俞泰红却另有一番心思,让他休学很容易,班主任只要在家长的申请书上签下“同意”两字就行了。不过这样一来,会贻误孩子的一生。俞老师此时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想方设法“拉”孩子一把,让他走上正常的轨迹。 

  一天,小李没来上学,俞泰红上完两节课,就赶到他家看望,被病魔缠身的学生十分感动。俞老师因势利导,在病榻边为小李讲起一个个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给他树立了榜样。到了学校,俞老师对他总是含笑相待,不提病,不提课堂违纪,也不提考试成绩,尽说些轻松愉快的事。同时还引导全班同学关心他,亲近他。有次晚会上,她授意同学们鼓励他表演节日,在热烈的掌声中,小李既不安又高兴,小声地唱起了歌,同学们在一旁热情地助唱。温暖的班集体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小李,他乐于生活在其间,并渐渐用集体的组织纪律约束自己病态的举止,心情变得开朗了,病情有了明显好转,随后在学业上,俞老师下大工夫帮他赶了上来。这个令父母都丧失信心的“强迫症”患者,在俞老师和集体的关怀下,终于回归正途,以高分升入高中,3年后又进入一所重点大学。 

  小李去大学报到的那一天,专门找到俞老师,给她鞠了一躬:“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有这么多学生、老师爱俞奶,不是偶然,是因为她对我们付出的太多。”俞老师的大弟子,昆十中校长刘振昆说,“她所付出的时间不是以课时来计算的,为了教书,她用上了所有可以用的时间,只要学生自己也愿意努力坚持,3年之后,就像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走了一遭,出来之后就脱胎换骨了。” 

  “教师只有把学生教好的责任,没有嫌弃学生的权力。” 

  ——俞泰红语录 

  熟悉俞老师的人都知道她不会下厨,她笑着承认,却又像小孩子一样为自己辩解,还是会煮稀饭的嘛。 

  不会煮饭,也没想过学煮饭,因为她觉得,那是一件太浪费时间的事情。 

  俞老师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晚上备课、批作业、找学生谈心、去家访。周末和寒暑假都用来给学生补课。有学生家长过意不去,要付补课费,俞老师从来不收。有人给她算过一笔账,如果这几十年的补课要收费的话,她早就是富翁了。不过俞老师却认为,自己早就是富翁了呀,那些孩子就是她的财富。 

  别以为俞老师班上的孩子都是数学天才,要知道,每一届接手新班的时候,孩子们的成绩都是良莠不齐,对数学不喜欢的,厌倦的,绝望的,什么样的都有。但俞老师就是有本事,把好学生变成尖子生,把后进生全变成好学生。 

  一个老师教一个好学生容易,转变一个后进学生难。但是她说:“教师只有把学生教好的责任,没有嫌弃学生的权力。” 

  班上的杨同学,入学考试数学成绩只有20多分,他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俞老师几次与他谈心,又与家长沟通,为他“开小灶”,从基础补起。第一学期,杨同学的数学破天荒及格了,第二学期,满分100分的数字,杨同学考了93分。成绩的提高,让自卑的孩子找回了自信,找回了丢失的笑脸,他不再躲在角落里,青春的脸庞焕发出灿烂的阳光。 

  “转变一个后进生比教一个优秀生更有意义。”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俞老师才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为了孩子们,为了教育事业,为了自己的追求,俞老师始终是孤身一人,但她把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 

  俞泰红培养的无数学生,回忆起俞老师,无不感念于她的教诲,钦佩于她的崇高人格及亲和作风。    

  俞老师把爱播撒到学生心中,他们也将对俞老师的情,对她的爱深深地记在心里。 

  有一年教师节,班上的同学给俞老师画了一幅巨幅漫画像,有一米多高,悬挂于教室后方。画面上,俞老师笑容可掬,似乎正在讲解数学知识,那温和的眼神里透着慈祥、仁爱,也透着对学生的殷切期望。 

  一年中考结束后,班里70多个孩子及家长自发筹备了一场晚会。从场地安排到节目排练,都在俞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进行着。晚会上,无论是学生们深情的歌声,还是家长们虽显僵硬却极为认真地舞蹈,均表达了发自肺腑的对俞老师的感激之情。受邀出席的俞老师,被学生们及家长们的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语声哽咽。 

  “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因为他拥有很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51年教育生涯,俞老师始终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箴言:“教师只有燃烧自己,才能照亮学生。” 

  她和她带的班都成了传奇。成就这段传奇的基础是“教书有瘾”,上瘾的动因是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和挚爱。51年桃李芬芳,她已记不清有多少学子在聆听自己的课后各奔前程;但她持之以恒地拓展学生智慧与心灵的容量,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没有停留之意。作为昆十中的一面旗帜,作为楷模,作为表率,她用她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位老共产党员、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云南文明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