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琼海老船长讲述《更路簿》和南海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6-03-09      来源:琼文说事

   前言:《更路簿》是我国古代沿海渔民航海时用来记录时间和里程的书,“更”本是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单位,比如“三更灯火五更鸡”等,航海时一般一更可以行走60华里,所以一般以六十里海路为一更。现存《更路簿》最早手抄本产生于明代,详细地记录了西沙群岛、南山群岛、中沙群岛中岛礁名称、详细位置、航行针位(航向)和更数距离。琼海渔民苏德柳、卢烘兰等等的手抄本《更路簿》,具体标明了航行到西沙、南沙、中沙各岛屿的主要航线和岛礁特征,是我国人民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最直接的历史见证。《更路簿》中还记录了我国南海诸岛各海域主要的物产,描述生动翔实,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

   现年81岁的苏承芬是琼海市潭门镇草塘村委会文教村人,其13岁起随父亲苏伟克在南海上捕鱼,是我国传承、见证和记录“更路簿”老渔民之一。3月7日下午,南国都市报记者找到苏承芬,听其讲述了“更路簿”和南海的故事。

   13岁随父去南海捕鱼 第一次航行永生难忘

   记者在文教村见到苏承芬时,已81岁高龄的他正在自家门前的树荫下制作一艘长约90公分、宽约40公分的小木帆船。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这是琼海市文物馆邀请我制作的,再过几天就能完工了。”随后,老人家放下手上的活儿,与记者聊起了“更路簿”和南海的故事,讲解了“更路簿”对旧时航行南海的重要性。

   “1948年11月,我那时13岁,因家里贫穷,父亲苏伟克带我从潭门走路去文昌市清澜港打工,开木帆船去南海捕鱼。”苏承芬说,“当时帆船上没有马达,完全依靠帆布和风向去南海,11月是东北季风,帆船可以借风出海到南海捕鱼,到来年的3、4月回东南风时,再借风回家。”

   苏承芬告诉记者,第一次随父亲出海捕鱼,航行在辽阔的南海上,看着深蓝的海水、飞翔的海鸟,他经常跑到船头高兴地大声喊叫,那景象,至今都忘不了。

   “父亲是船长,我也是从那一次开始接触到了‘更路簿’。父亲在船上,每过一小时左右,就会从挂在船舱里的“火督”(海南音释,用大竹子做的东西,以免掉在水里时沉下去)拿出簿子和铅笔来,仔细地记录。”苏承芬说,“每一次航行记录都很详细,一条航线,最少要航行五六次,甚至十次八次,才能修改完成,上面记录着南海的每一个岛礁、珊瑚礁以及航线、里程、航行时间、岛礁和珊瑚礁水涨水落等等,还记录了航行时的季节、风向、水流、云色。”苏承芬说。

   因那时年纪小,而且在海上航行时间长达几个月,苏承芬白天在船上帮忙修理船上的船杆和帆布等,“到了晚上,只能在船上或在无人的岛屿上过夜。”苏承芬说,“我经常坐在船头或岛礁边,在黑夜里,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听着海浪声想家。”

   苏承芬还告诉记者,在南海上航行捕鱼,最缺的是淡水和医药。虽然船上也带淡水去,但几乎都不够,只能在岛礁上寻找淡水或等下雨时接雨水,不要说刷牙漱口了,有时一整天都没水喝。“那时医药紧缺,每次去南海捕鱼,船老板都会带一小瓶蜜糖和一包甘和茶,船员感冒发烧等,就给点蜜糖水或甘和茶喝。”

   18岁收到“传家之宝” 曾祖父留下的“更路簿”

   也就是从那时起,苏承芬每年都驾驶帆船去南海捕鱼,身份也从船帮一直到船长,直至他68岁退休在家。

   苏承芬的祖祖辈辈都在南海上捕鱼,祖辈给他存留了很多宝贵的“更路簿”记录。至今,他还保存着一本曾祖父存留下来的“更路簿”,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次去南海的航行,甚至还详细记录着去新加坡的航线和风土人情等。

   “那是我18岁当船长时,父亲留给我的传家之宝。”苏承芬告诉记者。苏承芬走进内屋里,拿出三本用报纸包好的“更路簿”和一个木制“经盘”。其中一本“更路簿”是用白纸制订而成,上面原来是用铅笔记录,后来才用蓝色的墨水添上去。苏承芬拿着那本白纸装订而成的“更路簿”告诉记者,这就是他曾祖父存留下来的,至今不知道多少年了。“另外两本‘更路簿’是父亲和我记录下来的。”

   那些“更路簿”虽已年久泛黄,但上面清晰详细记录着南海上的航线、岛礁、珊瑚礁、风力、水流等等。苏承芬在解说时,笑称自己要是再年轻十岁,肯定带记者去南海捕鱼,体验一下当中艰辛。“那时没有马达、没有导航等现代化设备,完全靠这些‘更路簿’引导木帆船去南海捕鱼,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会完好地保留下来,留给后代。”

   苏承芬还告诉记者,这些“更路簿”上的详细记录,不但能让木帆船顺利去南海捕鱼,还能避开台风、大风大浪、海盗等,准确率高达90%以上。依照“更路簿”航行,就算稍微偏离一些,也不远,用眼睛就能看到要去的岛屿、珊瑚礁或海域。

   看天上云层分辨海况 大风大浪都平安度过

   “在南海上捕鱼,随时都能遇到特殊情况,很多人询问我为何在大风大浪里都能安全度过,这是一个秘密和经验。”苏承芬笑着说。苏承芬直言他当船长多年,完全靠天上的云层分辨情况。

   “如果台风将来临,在三四天前会有一个预兆——傍晚7时左右,太阳已落山了,但天上突然出现一片红色的云层,说明即将有台风,在船头上用布块测试风向,能测出台风的中心位置。”苏承芬说,“如果测试风向的布块显示吹的是西风和西北风,说明台风的中心风力不在附近,要是偏向东风和东南风,那说明台风的中心位置就在附近,渔船必须回港避风了。”

   苏承芬还告诉记者自己如何从云层上分辨岛屿、珊瑚礁和鱼群。“南海上的岛屿、珊瑚礁等周边的海水很清澈,能一眼看到水底的白色砂子,如果航行时偏离航线了,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层,云层上如果有闪光点,说明你要去的岛屿、珊瑚礁就在那片云的方向,而且不远。”苏承芬说,“在南海上要分辨是否有鱼群,晚上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层,如果云层上出现闪光点,而且有鳞波,说明那里有大的鱼群。”

   苏承芬称他这些经验没有记录在“更路簿”上,但却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他当船长多年,一是靠“更路簿”在南海上航行捕鱼,二是靠祖上流传下来的这些经验。

文档附件

聚焦琼海

更多+

文明播报

更多+

道德模范

更多+

志愿服务

更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