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北苑“孝顺之星”刘志英坚持为九旬邻居送饭十余年,老人直言“比亲闺女还亲”!
发表时间:2023-08-22   来源:苑闻其详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以来,孝老敬老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近年来,北苑街道积极弘扬尊老爱老优良传统、主动引导敬老助老文明风尚,大力推动辖区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孝老敬老”模范典型。

  北苑街道后南仓社区65岁的居民刘志英坚持为九旬独居老人送饭十余年的事迹,感人至深,最终荣获通州区2022年度“孝顺之星”称号。

  

  九旬老人一腔志愿情怀感动邻里

  街坊坚持义务送饭十余年

  以善行回馈“善心”

  30年前,刘志英一家搬迁至北苑街道后南仓社区甲8号楼,与王姨成了楼上楼下的老街坊。作为8号楼志愿队伍的“领头人”,王姨的善行善举很快便感染到了刘志英。怀着“送口家常饭,暖暖老人心”的心意,刘志英开始给独居的王姨送饭,这一送就是十多年。王姨常说:“志英真是比我亲闺女还亲!”

  小院志愿“领头人”

  感动近百户邻里街坊

  王姨全名王桂兰,今年91岁,从成为8号楼的一员开始,她的志愿之路就在小院深深扎了根。

  早起到楼前楼后清扫垃圾,下午帮小院菜地除除杂草,周末将车库车辆归置整齐,闲暇时再为院里大树剪剪树枝......用王姨的话说,就是闲不住,“哪里看不顺眼,就想要给弄一弄。院子里边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大家伙儿住着也舒心。”

  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居民代表投票、拆除违搭违建......社区里的日常工作,院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她都走在居民的“最前头”。她的善行善举,也让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邻居坚持送饭到家

  老人吃饭不再“凑合”

  

  18年前,王姨的老伴儿吴叔去世了。曾无意从吴叔口中听说的一句话“你阿姨不会做饭,总将就。”被刘志英悄悄记在了心里。

  起初,刘志英会帮着送些菜、买些调料,挂在王姨门前。一次,王姨儿子过来看她,想着给老人做顿饭,但家里却什么调料都没有,王姨便找到了刘志英,向她借一点用。就这样,刘志英慢慢发现,老人平时吃饭全靠凑活,“有时候拌点青菜、焖点豆饭,或者上市场买点馅饼,怎么简单怎么来。”

  此后,刘志英便开始隔三差五地往老人家里送饭。“王姨,我今天做了排骨,您一会儿别做饭了啊,我给您送点。”“王姨,您不是爱吃红薯吗,我刚做的红薯馅儿的小春卷,给您拿过来了。”十多年来,只要家里准备了好吃的,刘志英都会多做一点,给王姨送过去。

  刘志英家住5层,而王姨家住1层,老式小区的居民楼没有电梯。大夏天,在厨房做上一顿饭就已经是大汗淋漓了,但65岁的刘志英从来不会抱怨,依然坚持爬上爬下给王姨送上一口热乎饭。

  前一阵子北京大暴雨,想到王姨出门不方便,刘志英送饭的频率也从日常的每周三次,变成了每天一次。刘志英说:“没有一百年的亲戚,但是有一百年的老街坊。这么多年王姨的热心肠,我们大家都记着,更何况也就是吃口饭的事儿,实在算不上什么。”

  在一个院就是一家人

  提及家人对自己坚持送饭的看法,刘志英表示,爱人聂满和对自己的志愿之行并不反对,有时正准备出门上班的聂满和,还会帮着把当天的饭菜给王姨带下去。

  据悉,聂满和也是小院志愿队伍中的一员。早些年,他还经常和王姨一起参加社区的卫生清扫、入户问卷调查等志愿活动,对王姨的关心丝毫不比刘志英少,“王姨的事儿就是我们的事,大家住在一个院都是一家人。”

  几年前,王姨怕自己出门忘带钥匙,便在刘志英那留了一把备用钥匙。有一次,刘志英送饭怎么敲门都没人回应,怕老人在家出事,她赶忙拿了钥匙开门进屋。直到在屋里找了一圈没看见人,才知道王姨是外出了。从那之后,王姨去哪都需要向刘志英“报备”,“平时吃什么都会问,去哪都要管,真是比我亲闺女还亲!”王姨“抱怨”道。

  8月,刘志英的两个小孙子都放了暑假,她的生活也忙碌了起来。即便家里的事让刘志英忙得焦头烂额,她也不忘定时询问老人吃饭和起居情况。偶尔,刘志英的两个小孙子也会主动接替她的“岗位”,将做好的饭菜给老人送下去。

  除了刘志英一家,在王姨那,主动帮忙修理漏水管道的邻居、偶尔也会送饭上门的街坊、带着零食过来敲门的小朋友......这一幕幕暖心又温情的画面在8号楼一直上演着。91岁的王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拨动着邻里的心,街坊们也愿意用默默付出回馈王姨的温暖之行。邻里间的善心与善行在一次次往来中,将小院的居民聚得更紧了。

责任编辑: 米 朝辉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新华网工作组
E-Mail:tzhwmb@126.com 电话:86-010-69552548
ICP 备案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