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发言摘编
发表时间:2022-07-29来源:人民日报

  7月25日至26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召开。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守文化建设的灵魂,坚定先进文化的方向,立足打造成建言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的一流平台,塑造为具有中国风韵、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更好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现将论坛发言内容摘编刊发。 

——编 者  

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 胡和平 

  做好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创作演出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文化和旅游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文化供给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丰富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坚持旅游为民,完善旅游公共设施、推出更多惠民举措,更好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们消费需求。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推动旅游“上云、用数、赋智”。探索发展集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低碳、主客共享的绿色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旅游发展相统一。倡导文明旅游,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牢牢把握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律特点,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坚持以文塑旅,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让旅游成为难忘精神之旅、文化之旅。坚持以旅彰文,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找准契合处、联结点,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 

  希望北京文化论坛打造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创新合作平台,成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金名片。 

向着新时代的广阔天地攀登创造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 铁 凝 

  天空是飞鸟的光荣,高峰是攀登者的使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每一个作家、艺术家,都是向着天空的梦想者,为了梦想在漫长艰辛的艺术道路上跋涉。在这条道路上,那些根本的信念像星辰一样指引着我们,我把它们提炼为三个至关重要的词,那就是时代、人民和创新。 

  第一个词是时代。体现着时代高度、描绘着时代气象的作品,必定构成一个时代的精神地图。生当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作家、艺术家既要像翱翔的鹰,又要像扎根土地的树。作为鹰,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从总体上把握时代与生活,越过千山万壑、茫茫人海,看见百川东流、斗转星移。作为根深叶茂的树,我们要张开所有的枝叶和根须,感受这个时代经验与心灵具体的、细微的变化与律动。从人民生活一切鲜活和具体的方面,把握时代的大势,体现时代的精神。 

  第二个词是人民。人民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的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为了人民、走向人民,是一个从具体到总体、从总体回到具体的辩证动态过程,在人民创造历史的总体性视野中蕴含着生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差异性。这就为新时代的文艺敞开了艺术的、审美的、历史的、政治的广阔天地。 

  第三个词是创新。大家可能都看过《只此青绿》《唐宫夜宴》,还有令人惊艳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这样的艺术是有根的,向着天空、向着现实生活绽放,同时又是新的、现代的,涌动着这个时代的活力和梦想。这些作品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力地诠释了作为艺术实践的创新的丰富含义。当作家、艺术家把他的根深深地扎在我们民族世代相传、同时又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之中,他就是一个永远携带着故乡的人。有故乡的人不惧远行,他有坚定的自信去面向现在和未来、面向世界和全人类展开新的创造。因为他相信,他的根本责任就在于使这伟大的传统不断获得新的生命、不断向着新的天地伸展。 

立足首都定位 坚持首善标准 努力开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局面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陈吉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历经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文化中心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文化在传承发展中更加多姿多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职责使命,扎实做好首都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首都的文化建设。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导,为我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实施了《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首都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时代。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其独特的文化而更具魅力。古都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根脉和底色,红色文化是当代首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京味文化是首都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创新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活力与追求。 

  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的获得感。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公共图书馆和影剧院。我们大力打造“书香京城”,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我们每年举办两万多场市民文化活动,倾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 

  当前,北京市正深度落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市政府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将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坚持传承创新,深入挖掘首都文化资源;我们将坚持服务人民,全面提高文化发展水平;我们将坚持首善标准,胸怀“两个大局”,不断推动新时代首都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共创与共享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 江小涓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要素。人们总是强调文化共创和共享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前,无论是政府能力、市场能力还是技术能力,都没有能够实现这个愿望。数字技术为文化生产领域的共创和消费领域的共享提供便利和支撑,文化成为数字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首先,数字技术为普通人共享文化产品提供低门槛支撑。一是突破了阅读能力障碍,消费者无论阅读能力如何,都可以通过图像和视频等形态欣赏丰富的文化产品。二是突破了财富能力障碍,消费者以较低费用甚至免费登录一个平台,文化服务就会应有尽有。三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障碍,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和移动性,更加契合现代社会快节奏、时间碎片化、空间移动频繁的特点,利用片段时间欣赏文化产品。四是突破了信息有限的障碍,消费端的智能搜索技术和生产端的智能分发技术,使消费者能够从网络海量的文化产品中随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其次,数字技术为普通人共创文化产品提供低门槛支持。一是突破了大众创作能力障碍,那些文化创作“专业”能力不足的人群,也能将极富创意的灵感转化为文化产品,例如发布自己的视频、照片、脱口秀等。二是突破新创意新作品“面市”的障碍。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注册作者总数已达1400万,如此规模的作者群,在线下难以找到呈现其作品的场景。三是突破固有创新模式的障碍,线上的创作者不仅分享其产品与服务,还与粉丝交流分享生活方式等。 

  第三,数字技术促进普惠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国地域广阔,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乡村小学,音体美老师缺乏。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各年级特级老师提供的音乐教育课程。政府支持或购买的各类优质文化公共服务,通过网络能够让更多消费者获得。 

  第四,继续补短板推动数字文化繁荣和公平。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普惠,为每个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提供网络可及性和平台可及性。影响社会价值观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不当信息问题、信息茧房问题、虚假信息问题等,都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深化文化交流互鉴 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张 旭 

  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对于中国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承担着重要使命和职责。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支持北京开展文化交流合作,通过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活动,助力北京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围绕本次分论坛“交流·合作·发展”的主题,我有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第一,用文化自信夯实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相关规则制定,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北京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前沿阵地,是首善之区。希望北京市大力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加强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明上当好表率、走在前列。 

  第二,用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交流的魅力和活力。我们应着眼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全局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进一步健全文化交流机制,加强多层次文明对话,让文化流动起来,让中国故事生动起来,充分彰显文化交流的魅力与活力,持续提升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国际认同。 

  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中华文明历来重视首都城市的教化功能。进入新时代,首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作用愈发凸显。希望北京进一步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和平台,向世界展示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让各国了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第三,用科技赋能提高文化交流的效率和深度。我们必须顺应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机遇,集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探索文化表现新形式、文化表达新路径、文化产业新业态,在“云端”架起文化交流的新桥梁。 

  北京是全球科教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科技和人才是北京的最大优势。期待北京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在运用科技创新文化交流方式、重塑文化交流格局上开展更多的探索,取得更多的成绩。 

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创”重要论述的体会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方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深入阐发了人类所处文化世界中若干关系的科学内涵,对于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启示。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以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涵养坚定的文化自信,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迷思,走出强烈怀旧情绪与极端否定传统的矛盾心态,在普遍的文化与价值观自信心态中确认和坚守既有体系文化价值。 

  二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保持文化价值定力与发展定力,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桥接传统与现代,连通中国与世界,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三是坚持礼敬守护。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重要要求落到实处细处,以对历史、对文化的虔诚敬畏之心和责任担当意识,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教育与文化涵养价值,统筹好保护与发展。 

  四是坚持转化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主流价值赋能、专业精进赋能、科技运用赋能、创意设计赋能、产业发展赋能,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接榫,推进“别具一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别开生面”,蓬勃发展。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既坚持民族文化立场,又尊重不同文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汲取不同文明的有益因素,共享人类文明丰盈和谐之美,在人类文明多样性中凝聚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广泛共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持续为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创”重要论述的学理性阐释、学术性表达、大众化传播作出新贡献。 

加强融媒传播 扩大中华文化亲和力影响力 

新华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周宗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为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促进世界各国民心相知相通提供了“金钥匙”。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亲和力影响力,是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媒体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我们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行脚人”,躬身入局、挺膺担责,驰而不息传播好中华文化,久久为功。要做促进民心相通的“牵线人”,做好“铺路”和“架桥”工作,更好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做推动跨文化传播的“破壁人”,破除跨文化传播上的各种壁垒,消弭文明赤字,创造文明盈余,让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之光照亮世界。 

  如何更好地发挥媒体作用,把中华文化打造成一张亮丽名片,让中华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让中国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第一,要立足于人,创新话语表达,注重平等交流,让中华文化“讲得出”。第二,要坚持守正创新,丰富传播方式,让中华文化“看得见”。第三,要以创新思维挖掘核心元素,提炼精神标识,让中华文化“记得住”。第四,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遵循,助力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传得开”。 

  我们要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推动不同文明彼此尊重、彼此欣赏,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的美好画卷。新华社愿与海内外媒体同仁一道,自觉肩负时代重任,发挥融合传播和全球布点优势,扩大中华文化亲和力影响力,努力做好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的篇章。

奋力让文艺精品呈“喷涌”之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 王晓真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觉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持续推出一大批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新时代精品力作。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动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根本前提是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最大的法宝是不断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启迪、找答案。 

  我们以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为己任,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工作主线,今年上半年总台推出了《人世间》《从延安出发》《古韵新声》等一批大制作。上周又发布了迎接党的二十大首批重点节目——包括纪录片《征程》、大型文化节目《山水间的家》和专题片《中国大区域》,深情赞颂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我们坚持向高新科技要生产力,持续深化“5G+4K/8K+AI”战略格局。我们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宝库,连续推出《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一大批传承和弘扬古典文化的精品节目,不断擦亮“总台出品、原创精品”的金字招牌。近期还将持续推出《诗画中国》《寻古中国》等新片新作。 

  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作品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创新这一主基调主旋律,以满屏皆精品的追求,努力实现艺术水准和群众满意度两个有所提高的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求是杂志社总编辑 陈扬勇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铸就了独特的中国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本土化,才能在中华大地真正发挥作用,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高度,围绕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发展、民族兴盛、文明传承的重大意义,鲜明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结合、能不能结合、怎么样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征程上,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一是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推动全党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阐释、提炼展示,以文化自信夯实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入研究阐明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广泛现实基础和远大光明前景。三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守正创新,立足于新的实践和发展需要,同我们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相联系,运用到我们正在从事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文以化人的作用,为解决今日中国和当今时代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服务。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历史文脉 不断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莫高义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生动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考察北京、18次对北京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锚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探索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北京路径。 

  在工作格局上,由“城市站位”转向“首都站位”。对标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把传承历史文脉摆上全局工作重要位置,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乡建设、风貌管控、生态涵养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大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 

  在工作理念上,由“旧城改造”转向“老城保护”。坚决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载体,更加精心保护好老城历史文化底蕴,全面带动老城重点文物腾退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对各级文物及历史建筑、胡同街巷、历史文化街区应保尽保,北京老城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的空间秩序更加清晰。 

  在工作对象上,由重点保护转向全域保护。以新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保障,以摸清资源家底为基础,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扩大到本市全部行政区域。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不断提升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保护水平,构建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 

  在工作重心上,由静态保护转向活化利用。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坚持人民立场、群众参与,加强文物价值深入研究和展示传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北京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把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作为加强首都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首都文艺新境界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杨晋柏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也是文艺发展重镇,文艺创作始终保持着领先全国的规模、体量和品质。5年来,首都文艺界用文艺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发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文艺活动,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文艺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喜人景象。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首善标准,加强首都文艺资源的统筹规划,大力抓好文艺精品创作与传播,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首都文艺新境界,积极引领全国文艺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第一,搭建思想引领平台,坚守正确文艺发展方向。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大对重要文艺作品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文艺评论风向标作用。要办好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市级重要奖项,深入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并加强文艺界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搭建政策支撑平台,创造良好环境条件。落实好各项创新政策,以“大戏看北京”品牌带动文艺创作质量提升。加快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国杂技艺术中心、京南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展演场所。加大优秀文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服务人才、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 

  第三,搭建改革创新平台,激发文艺创作活力。抓好重大主题创作,建立重点项目库,实施全程跟踪孵化培育。创新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向业务骨干、一线演员倾斜,鼓励演职员多演戏、演好戏。持续擦亮“会馆有戏”品牌,推动文艺院团演出走进会馆旧址,打造精品剧目品鉴入口、中国优秀戏剧戏曲文化展示窗口。 

  第四,搭建传播交流平台,持续扩大文艺精品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好首都媒体资源优势,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资源整合、渠道互通、协同联动,构建文艺作品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北京国际图书节等品牌活动,创新文艺传播路径,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把握融合趋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靳 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我国一直有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传统。科技进步奠定了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金属铸造、活字印刷等技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伯矩鬲是青铜铸造科技成就商周文化的见证。思想文化交流也推动了科技进步,《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煤炭、陶瓷烧制等技术,促进了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北京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同时科技资源丰富、创新活力强,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立足城市战略定位,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以顶层设计探索发展路径,实施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出台科幻16条等支持政策,建成11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向现实生产力、新型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转化。 

  以底层技术增强发展动力,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文化发展注入技术供给的源头活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色,“双奥之城”无与伦比的精神文化遗产背后,是“5G+8K”、半导体显示等底层技术的不断突破。 

  以应用场景共享发展成果,把科技应用于老城整体保护等场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满足文化消费新需求,“数字故宫”成为人民群众最喜爱的网上博物馆之一。 

  以产业生态服务企业集聚发展,打造高质量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等公共平台,集聚了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领域的一大批高精尖企业。 

  面向未来,北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交流合作 共享共赢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 王 宁 

  国家大剧院多年来始终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办院宗旨,荟萃全球文艺经典、打造原创艺术高峰、深化国际交流传播、强化服务保障功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剧院和全球表演艺术领域落地生根。 

  坚持引领发展,彰显国家文化平台使命担当。我们精心服务主场外交,举办高规格、高层次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10多年来全球有上千家艺术院团、30余万艺术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坚持传承发展,打造国际交往强大引擎。我们始终坚持把文艺创作作为中心环节,不断完善剧目制作体系,打造“三团两队”,原创艺术作品数量已超过100部。坚持走国际路线,出访足迹遍布42个国家和地区的156家艺术机构。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艺术生产生机活力。我们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艺术生产、运营模式、传播推广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新业态,累计推出近140场线上系列演出,总点击量近40亿次。拍摄制作30余部舞台艺术电影,率先完成5G信号铺设,业内首次实现8K+5G舞台艺术直播。与国际主流媒体、艺术机构、电台合作,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坚持开展“青年作曲家计划”,发掘、扶持全球青年艺术人才。 

  坚持开放发展,拓宽交流互鉴国际视野。我们与130多个国家400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建立联系,与37个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发起成立世界剧院联盟,建立“世界剧院北京论坛、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常态化交流机制,依托联盟网站展播中国优秀剧目、开展数字合作。 

  未来,国家大剧院将继续坚持“引领、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精心打造“表演艺术平台、原创艺术平台、综合艺术展示平台、艺术普及教育平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数字文化平台”等六大平台,聚焦城市定位,汲取发展动力;对标国际水准,擦亮文化品牌;坚持守正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合作方式,拓宽交往半径。扎扎实实推动大剧院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全球文化交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 陈维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反复强调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性。新时代呼唤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更有责任持续发力,推出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发挥首都的文化示范和引领作用。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史诗般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为党的百年庆典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 

  在主题内容确定后,情景表演广场化,广场艺术舞台化,视觉呈现立体化,表达媒介多元化,是全体主创人员经过深入探索与研究而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此,晚会创新性地融汇了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将大型广场歌舞场面和精致入微的戏剧表演融为一体,将大面积视频影像和生动的情景表演融为一体,将地面的恢宏场景和空中的立体画面融为一体,将虚拟写实的情感抒发和震撼强烈的写实呈现融为一体,将场内丰富的视听觉表演和场外百米高空主题光影焰火融为一体,将表演区域精心设计的艺术画面与群情沸腾的观众席万人场面融为一体。通过上述主次分明、交融叠加、时空纵横综合呈现的表达,实现了情景表演方式的突破与创新。 

  为了使晚会的创意得以精准实施、精彩呈现,全体主创及演职人员经过120余天的艰苦奋战,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精彩而满意的答卷。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而创作。我们要创作文艺精品,因为新时代需要精品,老百姓需要精品,市场也只认精品。 

  北京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伟大爱国精神、宽阔包容胸怀、锐意创新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北京的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创作精品力作、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彰显文化自信的职责和使命。北京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这里有说不完的北京故事、唱不完的北京颂歌、描绘不完的美丽画卷,我们要沉下心来,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到火热而丰富的生活中去,脚踏实地,认真创作,以文艺工作者使命与担当的豪情勇攀艺术高峰。 

责任编辑:王泓凯
【纠错】
中国精神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网站©版权所有 365bet手机版客户端-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365bet手机版客户端-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