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365bet手机版客户端 区县快讯 正文
破千年旧俗 立时代新风——宜川县云岩镇殡葬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3-10-31 来源: 延安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入土为安”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凝结了亲人间无限的哀思。

  地处黄河沿岸的宜川县云岩镇,至今仍传承着“分散墓葬”的风俗,大部分墓葬都安置在“风水好”的地块,而这些地块大都是耕地或林地。以云岩镇堡定村为例,全村共有380座坟墓,每个占地 0.1~0.12亩,全部都在现耕地上,仅堡定村就占用了40亩耕地。这种埋葬方式已成为现代果业规模化发展、守护基本农田红线、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坚持把殡葬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把破除殡葬领域中的陈规陋习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重点内容,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坚决治理散埋乱葬,让文明、生态、节俭、绿色的殡葬理念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精神动力。”宜川县云岩镇党委书记袁玉梅说。

  “乡村公墓”建起来

  7月4日清晨,雨后的云岩镇堡定村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间赫然披上了绿色的“新衣服”,亮出了“新颜值”,美出了“新气质”。

  一大早,村党支部书记王缠平来到村里新修建的公益性公墓——堡定村人文纪念园,看着新栽植的柏树、松树在雨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他紧缩的双眉略微舒展,憨厚的笑容浮现在脸上。

  380天、18亩、11排183座、2023年正月初三……王缠平说,一年多来,这些数字始终萦绕在自己脑海里,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这座公墓的新进展。

  “380天,代表村公墓从选址到建成所用的时间;18亩,是公墓的占地面积;11排183座,是公墓的建设数量;2023年农历正月初三,是村里首位去世老人安葬进村公墓的时间,这在全县乃至全市也属于首例。”王缠平介绍说。

  “堡定村为什么会修建乡村公益性公墓?”记者问。

  “为了全村苹果产业更好地发展。”王缠平说,2022年初,延安圣祥农业开发公司有意流转村里1000亩老旧果园,打造农旅一体化观光采摘园,但园内65座坟成为合作阻碍。不能让一堆坟头“吓”走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为此村里建设统一规划的公墓,引导农村进行殡葬改革,摆上了议事日程。

  “推动农村殡葬改革困难吗?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记者问。

  “难!”王缠平略微迟疑了一下,感慨地说,“最大阻力是转变村民观念。”

  要想推进殡葬改革,就得先解开群众心里的“硬疙瘩”。乡镇包片领导、村干部、小组长、党员挨家挨户一次次上门,讲迁坟政策、说公墓规划、谈产业发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着村民观念。

  “迁坟?坚决不同意!”王东迎气愤地挂断电话,内心愤怒到极致。

  电话是堡定村村委会办公室打来的,大致意思是他爷爷的坟在村里示范园规划内,需要把坟迁到公墓中。

  王东迎的父亲去世早,“二爸”王建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出国留学后就定居在了加拿大,他自己又在甘泉县上班。

  “怎么办?不同意。”王缠平问原乡镇包片领导、云岩镇纪委书记马永斌。

  “找他去,当面说理。”马永斌说。带上礼物,二人驾车赶往甘泉县。

  在甘泉县文化馆,马永斌、王缠平二人找到王东迎时,他感到很意外。在拉话中,王东迎逐渐了解了村里迁坟政策和苹果产业今后的发展规划。

  “苹果是村里的富民产业,现在有这么好的发展机会,我不能堵了村民的致富路。”王东迎当即表示,要把这件大事告诉“二爸”王建让,让其回家主持爷爷迁坟事宜。

  今年6月2日,王东迎的“二爸”王建让从国外回到堡定村,为父亲办理了迁坟。

  建公墓是堡定村全村人的一件大事。为把这项惠民工作做好,堡定村组织包片领导、村干部、村民代表先后赴宜川县城、延安等地公墓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因地制宜地运用到改革中。

  同时,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邀请乡贤能人、“两委员一代表”、村民代表深入一线实地查验,商讨确定建设规模、布局,在严守生态和耕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全力把这项民生工作做好。

  堡定村的公益性公墓依山而建,距离村子1.2公里。这处公墓占地18亩,已建成11排183座墓穴,辐射周边3个村民小组。

  “这里原来是一块荒坡地,选这个地方的时候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七八个上年纪的来看了,对这儿环境都很满意。”62岁的王世浩是堡定村的红白喜事总管,他对公墓的选址非常认可。

  2022年12月底,当公墓建设初具规模时,堡定村的村民商量着起了一个颇为温馨的名字——堡定村人文纪念园。

  让村民参与选址、命名、建设,每个环节都有村民参与的身影,为以后村民将先人迁入公墓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墓建设和管护我们有一套详细的标准,安葬进公墓我们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王缠平说,一是对流转地里迁坟或平坟的88户村民,每座坟补贴5000元,其亲人葬进公墓不再收取任何费用;二是对有本村户籍的村民,主动要求葬进公墓的,只收取建造墓穴的成本费9600元;三是对因工作等原因,把户口迁出本村的村民,想重新回村进公墓安葬的,收取建造墓穴成本费、公墓后期管理费共计12600元。

  “我们家爷爷、奶奶和父亲的3座墓地是葬在外面耕地上的,经过我们弟兄3人商议后,决定迁入人文纪念园。”53岁的村民王云学告诉记者,以前长辈们的墓地占用自家6分多地,迁走后,耕地又新栽上了矮化苹果苗。

  “公益性公墓不仅仅节约土地,更方便子孙后代们祭奠。”王缠平说,“目前,公墓安葬进6位逝者,迁入散坟40余座。”

  废弃“公墓”再利用

  近日,一则关于“弃用30年的公墓,短短十多天迎来24位‘主人’,最多的一天同时迁入8座墓”的消息,在当地引起不小轰动。

  为了解真相,7月4日,记者驱车前往“消息”源头地——云岩镇北赤村,一探究竟。

  北赤村位于云岩镇的旱塬上。刚进入地界,村道公路两边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矮化密植苹果园就映入眼帘,一直绵延到视野的尽头,蔚为壮观。

  “这是我们北赤村今年新打造的新品种改良示范园,因破除了地界、平整和迁移了果园里的34座坟墓,606亩老旧果园经改造升级,变成了701亩。”云岩镇镇长杜云介绍说。

  “一次性平整和迁移34座坟墓,村民们能同意吗?”记者问。

  “老百姓之所以支持我们,是因为我们所做的事能给他们带来实惠。”杜云说,政府必须要跟村民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

  一座坟头占一分地,一分地里能栽植11棵矮化苹果树,按一棵树年净利200元算,一座坟占用的土地给村民带来2000元的损失,全镇5600座坟墓,一年损失达千万元以上。

  云岩镇3万人口中,65岁以上的有6500人,如果现在不对殡葬方式进行引导和改革,30年后,将又有650亩土地变成坟头。

  纵观这两笔账,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笔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大账。通过算大账、算细账、算长远账,实行殡葬改革的好处和作用一目了然。

  果园里迁出的坟墓往哪里安置呢?改革往往是解决了一个旧问题,又会产生一个新问题。

  30年前,北赤村曾在村集体的荒坡地上选定过一块公墓,但因为疏于管理,被村民弃用。村民大会上,大家再次把目光投向那里。

  “30年前,村里就打算建‘公墓’?”带着怀疑,记者问道。

  “是呀,30年前,村干部不仅带领全村村民栽植苹果树,而且还准备把村里的一块荒坡地建成‘村公墓’。但因受殡葬旧俗‘入土为安’的影响,村民思想观念老旧,很多人对建公墓不理解,议论声不断,后来这件事就再也没有人提了。”今年64岁的村民李明堂,当了30多年的大队会计,他对村里曾经发生过的事至今记忆犹新。

  这次北赤村迁坟、平地,升级改造老旧果园,也是在会计李明德和下北赤村队长崔永永的协调、配合下进行的。

  “迁坟是一件难事,关系到群众传统思想观念和农村风俗习惯的转变,触动的是群众的感情。在工作中,我们确实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下决心要解决好。”云岩镇一级主任科员马彦国说。

  村民李社荣的父亲已经病故23年,绕坟栽种的9棵柏树已有碗口粗,常有村民称赞这块坟地的风水好。

  当马彦国带着村干部第一次走进李社荣家,老人似乎早已预料到这是政府正式和他商量“迁坟”事宜。吃了半辈子苦的他,没等马彦国一行开口,就表示同意迁坟。当场打电话给在央企上班的儿子,商量迁坟的事。

  “家里人平平安安、没病没灾,为什么要动祖坟?”儿子在电话那边问道。

  李社荣沉默了一会儿,给儿子说:“苹果是全村人的饭碗,不能因为咱家,把村里人的饭碗打掉。”儿子听后便不再吭声,默默地支持了父亲的决定。

  村民李延红的父亲去世只有两年时间,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家里老人去世没过三周年迁坟不吉利,但他却主动把父亲的坟也迁移出果园。

  “父亲半辈子泡在果园里,他应该最理解果农的辛苦,不会怪罪大家的。”李延红用红砖为父亲砌了新墓坑,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散坟整治是好事,何况果园建好后,受益的是我们老百姓,我必须支持。”村民郝建发在平掉爷爷的坟头处,栽种上一棵苹果树苗,并在树枝上系上了一块“红被面”,寄托自己的哀思。

  李虎涛在云岩镇当了6年镇长,去年调到别的镇任党委书记。作为北赤村人,他主动做通父辈们的工作,平掉了爷爷和太爷爷的坟墓。

  3月2日起,10多天时间里,北赤村果园里的34座坟墓,10座在族人的同意下被平掉,其余的全部迁入村里的公墓。

  如今,改造升级后的果园里,新栽植的矮化密植苹果树苗随风摇曳,生机和活力在这里涌动着,希望和梦想在这里升腾着,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正逐步展开。

  “公益性公墓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殡葬改革的关键环节。堡定、北赤两村的先行先试,既节约了土地,为乡村振兴在土地资源上提供重要支撑,又倡导了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袁玉梅说。(延安新闻网)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