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非遗成为春节文化旅游市场流量担当
发表时间:2024-02-28   来源:大同日报

  ​赏花灯、逛市集、看非遗……今年春节期间,古都大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游客熙熙攘攘,体验非遗技艺、探寻非遗味道、观看非遗展演成为游客在大同“打卡”的选择。大同众多非遗文化成为春节文化旅游市场的流量担当,不仅加深了本地人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也让外地游客有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唱大戏闹红火尽展非遗风采

  非遗,作为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录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统戏曲、音乐、舞蹈等成为春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老大同人来说,“过大年,看大戏”是传统,能在古城内看几场大同特色地方戏才是过年最幸福的事情。对于游客来说,大同的地方戏曲是真正的本土地域文化,到大同旅游的人自然也愿意听听大同的乡音。从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在古城的关帝庙戏台上,每日15时到17时,有大同市专业文艺院团集中展示的晋剧、北路梆子、耍孩儿、阳高二人台、灵丘罗罗腔等地方特色戏曲剧种,演出了传统晋剧《忠报国》、北路梆子《穆柯寨》、耍孩儿戏《金木鱼》、罗罗腔现代戏《烧饼店》和阳高二人台《红红火火闹春》等,让戏迷们在正月里过足戏瘾。其中北路梆子、耍孩儿、罗罗腔都是国家级非遗剧种,每一场演出,关帝庙戏台前都是人山人海,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而且每一场演出,台下总有不少网红在现场通过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网友欣赏到大同的特色戏曲。正月里闹红火也是大同人的传统,今年春节期间在古城里再现的耍故事、挠阁等民俗特色表演也是不同级别的非遗。

  舌尖上的非遗尽显大同味道

  作为美食之都,用非遗美食吸引游客味蕾,也是大同的拿手好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技艺里,有很多是美食。其中大同的刀削面、凉粉、百花烧麦、什锦火锅等,既是大同的特色小吃,也是大同的特色非遗食品,更是春节期间游客必品的美味。

  今年春节期间,大同古城大街小巷里的特色美食店铺让游客尽情享受了大同味道,尤其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大同刀削面为古城旅游增添了亮丽一笔,也成为游客舌尖上的美味,以至于各个刀削面店还出现了排长队等待的现象。各类地方美味汇聚大同古城,让热爱美食的老饕们品尝了大同新春佳节的美食盛宴。特别是在古都灯会现场推出的“云中美食庆团圆”活动,玲珑剔透的百花烧麦、爽滑可口的刀削面、筋道爽口的浑源凉粉等成为游客暖心的城市新春记忆。

  非遗文创产品尽现艺人匠心

  在古城鼓楼东西街、古城东南邑等街巷里的各种非遗文创店,汇聚了大同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如剪纸、刺绣、布艺、结艺、铜器等,众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被赋予当代的审美内涵,且好物上新,成为极具特色的非遗文创,惊艳着每一位观光客,不少游客也将大同的文化记忆带回家。大同的非遗文创还“圈粉”国际友人,在2月24日元宵节当天,大同结艺工作坊除了接待各地的游客外,还接待了参与“国际友人体验大同年”活动的国际友人,他们现场体验结艺制作, 深度了解大同非遗文化。

  在古都灯会主会场设置的新春市集上,花馍、剪纸、簪花等传统手工制品也成了游客特别喜欢的大同礼物,让游客感受到了手艺人炽热的匠心。

  据了解,目前,大同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6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8名。这些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成为大同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也成为各地游客来大同旅游了解大同地域文化的窗口。

  记者了解到,大同市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活态传承,并实现“非遗+旅游”的有效链接,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助推文旅市场蝶变升级。(记者 崔莉英

相关报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