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急救中心:为10万人次开展急救培训 累计志愿服务3万小时
发表时间::2019-09-18 10:16:00来源:济南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小学生参观急救车。(图片来源:济南日报)

  抢救生命是高尚的事业,也是最“急不可待”的工作。在济南的大街上,每当急救车的警笛响起,背后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群普通人,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是一群特殊人,救人于危难之中。不是在急救患者的现场,就是在赶赴现场的路上,每一分每一秒在他们心中都弥足珍贵。

  这群和时间赛跑的人,就是守护泉城百姓生命安全的卫士——济南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员们。在救死扶伤的职业光环下,他们始终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同时,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公益信念,在肩负使命、完成一次次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公益中来。无论是急救知识的公益培训,还是加入“泉城义工”,他们将公益活动与急救工作完美结合起来,推动公益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坚守公益初心普及“救在身边”

  “同学们,如果遇到发病的病人,抢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就在他的身边,如果你掌握了急救知识,这就是‘救在身边’,也是救援白金15分钟的重点含义所在。”

  3月27日,济南市急救中心青年文明号讲师团队受济南市团校邀请,赴齐鲁理工学院开展“青春志愿 发展你我”志愿者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来自市急救中心的“资深讲师”、青年文明号负责人黄珂向学生们讲起了急救的常识。而像这样的培训,对于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员们来说是很平常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积极参与进校园、进工厂、进社区等工作,以自身努力去加深市民的公益理念,丰富志愿精神的内涵以及提高志愿服务岗位的技能,为培养一支素质好、技术高、品质优的志愿者队伍而努力。

  众所周知,时间就是生命,当意外伤害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4-6分钟。每耽误1分钟,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今年4月13日,市急救中心志愿者又来到泉城广场, 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大讲堂志愿服务。

  早上9点,已经有不少身着“泉城义工”红马甲的人围在模拟人前认真学习急救知识,他们仔细聆听着医生的讲解,时而跟着讲解体验操作要领,时而拿出手机拍照记录,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人群中不但有中老年人,还有很多年轻人和学生。“医生讲得太好了。我常年在森林公园跑马拉松,平时训练时周围就发生过几次这种突发情况,所以我今天就专门来听这个讲座,真是学到了很多知识,今后再发生类似情况,我也敢动手抢救了。”69岁的市民闫先生说。“以前孩子噎着了,我只会抱着孩子猛拍后背,现在有了医生的指导,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推着婴儿车一家三口来泉城广场游玩的王丽高兴地说。

  市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学习急救知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是他们的“初心”,也是他们服务市民、保障生命的具体措施。

  强强联合扩大志愿者队伍

  “我志愿成为泉城义工,展我所长、尽我所能、倾我热情、回报社会……”2019年3月18日,刚刚摸到春天一角的济南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济南战役纪念馆的广场上传来一群人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的声音,他们就是来自济南市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原来,这群被人们称为速度最快、公益心最强的急救员们,在济南打造志愿之城、服务之城、公益之城的当下,他们正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加入泉城义工,正式成为泉城义工济南市急救中心志愿服务团的一员。

  市急救中心主任刘家良告诉,早在2011年时,该中心就已经成立了“拯救生命”公益培训志愿服务队,8年来,这支队伍积极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事业单位、进部队)活动和急救开放日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进“拯救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培训普及活动,切实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受到了社会群众的广泛赞誉。“拯救生命”公益培训项目在2015年山东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现在,我们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的‘娘家’——泉城义工,我们将会更加坚守初心,结合省卫健委的云急救志愿者队伍,从中挑选出具有一定能力的志愿者,定期定点对其进行培训,使双方的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让部分泉城义工率先学会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在遇到危急情况能够出手相救的同时,把这份能够救命的技能传递下去,真正发挥好志愿者的作用。”刘家良说。

  长久以来,市急救中心之所以结合自身实际,致力于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市民百姓的急救意识和正确的急救常识,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这与志愿服务是分不开的,泉城义工就是他们发挥特长、普及常识的最佳平台。

  培养更多的“编外急救人”

  采访中,刘家良告诉记者,市急救中心主要承担全市日常急、危、重症病人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度指挥、现场急救、途中监护、转送等任务。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城市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医疗急救工作已从过去单纯粗放式的院前转运变成履行政府职能的集医疗急救、灾难救援、医疗保障、社会公益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

  “社会医疗急救工作是卫生事业的窗口和前沿,所以急救工作以及急救志愿工作是社会关注、政府支持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惠及民生的重要力量。”刘家良说。

  “我们大力开展‘请进来’以及‘走出去’两种方法持续开展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请进来就是‘急救开放日’活动,走出去就是‘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乡村’,年均培训普及达万余人次。”一进一出,急救常识和技能送到了百姓身边,让生命更有保障。刘家良说,遭受意外伤害或者突发疾病时,最快的不是“120”,而是身边的“人人”。人人与“急救”有关,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急救看似遥远,实则却贴近我们的生活,危险随时可能会发生,如果人们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那么从容面对、化险为夷也不是梦想。据国际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统计,在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已达10%,甚至更高。美国公众急救普及率25%、瑞典45%、澳大利亚50%、日本中学生达92%,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如何培养更多的“编外急救人”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目前市急救中心培训团队核心人数已达40人。团队培训师资均具备急救导师资格,其中10名成员还获得了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导师资质。2012年至今,共开展“拯救生命”公益培训260次,举办“拯救生命”急救开放日72期,举行广场义诊活动70余次,参与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3万小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徒手心肺复苏、紧急外伤包扎、固定与搬运等基本急救技能,以及触电、溺水、气体中毒等生活中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置知识。 (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 金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