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苦”应是青年的标配

发表时间:2023-01-03 11:05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金牛区评论员 金平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收尾处,专门有一段话寄语当代青年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报告对于新时代好青年有几个关键的描述,即“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有理想、敢担当”,这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品质,但“能吃苦”的要求却十分耐人寻味。如果说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乃至更久远的物质匮乏时代,强调“吃苦”理所应当;但对于绝大多数九零后、零零后而言,生活在物质丰裕的年代,甚至我们还实现了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强调“吃苦”,是不是过时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吃苦”是青春的普遍状态。其实,你只要稍稍注意,就不难发现,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无一没有吃过苦。那些所谓的“学霸”,你只看到他们令人艳羡的高分,却你没看到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背后付出;那些所谓的业界精英,你只看到他们聚光灯下的光环,却没有看到他们凌晨两三点披星戴月时的疲惫。即便是普通青年,他们也都在各自的城市辛苦奋斗,在挤地铁时坚持阅读,在有限的时间提升技能。于大部分青年,尤其是成功的青年而言,吃苦是常态。

  “能吃苦”是成功的“秘诀”。历数先贤圣哲、伟大历史人物,青年时代谁没吃过苦呢?孔子饱受苦难周游列国,遭受过各种冷眼的待遇;高尔基童年极其悲惨,要靠打长工的业余时间读书;鲁迅先生夜间读书,要靠嚼辣椒驱寒......无论生在哪个年代,也无论国内国外,但凡要实现理想、成就伟大、获得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里来的梅花香啊?

  “能吃苦”是青年的标配。如今,“躺平”“摸鱼”“佛系”的人不在少数,这是个人选择,我们不作过多指摘,但年纪轻轻就放弃对生活的追求,最后一无所成,到头来会不会感到遗憾未可知。若有不平时事,青年人大可以站出来去维护公平正义;若有不美好,青年也要站出来用心用情去改造它,让它变成我们心中美好的样子。要化抱怨为动力,要积极拥抱生活,在吃苦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最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