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shixuexi-picture.png

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21年第24期

发表时间:2022-01-06  来源:河南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河 南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简 报

  (第24期)

  河南省文明办

  2021年12月31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动态

  ●我省召开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交流发言材料摘编之一

  ●省卫生健康委志愿服务常态化  为民服务零距离  全面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郑州大学深化结对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

  ●荥阳市强化三项措施  做好文明实践“荥阳答卷”

  工作动态

  我省召开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

  12月17日,我省召开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总结我省试点工作的经验成效,明确下一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举措,奋力开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战营出席会议并讲话。王战营指出,2018年以来,我省按照中央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动探索、试点示范、全域推进、求实求效,取得了丰硕成果。到明年上半年全省要实现中心、所、站全覆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常态长效。

  王战营强调,要立足百年党史视野,深刻把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历史传承、现实使命、实践导向,进一步增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精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有效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持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常态化;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坚持全域推进、分类指导,下沉资源、服务基层,探索创新、典型示范,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

  交流发言材料摘编之一

  省卫生健康委志愿服务常态化  为民服务零距离

  全面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近年来,在省文明委的领导下,省卫生健康委以制度化常态化联系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项目化系列化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全省文明实践工作贡献了力量。

  一、创新工作机制,凝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群众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活力源泉。把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健康中原建设战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内容,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一是健全机制。在省直机关率先印发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将医疗志愿服务、公共卫生志愿服务、群众需求志愿服务确立为主要服务内容,为志愿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建强队伍。成立以机关党员干部为骨干的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名医名家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让卫生健康志愿服务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三是建好阵地。大力推进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品牌服务站建设,做到统一标识、办公场所、志愿队伍、管理制度、工作台账、服务项目和落实志愿服务活动的“六有一落实”。

  二、突出健康特色,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坚持问题导向、项目化运行、品牌化引领、专业化开展,持续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供给侧”保障。一是着眼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开展了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组织2000多名省级知名专家,组建99支名医名家志愿服务队,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传授知识、带教查房、手术演示、疑难病会诊、病理讨论和适宜技术推广六年来4.2万名志愿者走遍百县千乡,共举办1307场公益科普活动,专题培训基层医师30万人次,科普培训40万人,义诊群众53万人次,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效缓解基层老百姓看病难等问题,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二是着眼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开展了“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联合省扶贫办、省文明办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组建有8221名志愿者参加的260支志愿服务队伍,采取省级示范、市县跟进“十个一”服务模式,深入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健康科普、义诊活动、科普技能培训、文化戏曲宣传等系列活动四年来已开展健康科普讲座7.8万场,赠送宣传物品1348万份(册),科普群众390万人次,培训乡村医生29.2万人次,义诊群众239万人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三是着眼提升合理用药能力,开展了“健康基层行·药师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基层需求,有效整合省内大型医疗机构优质药学服务资源,组织药师下基层、进社区,开展政策解读、用药科普、用药咨询、丙肝筛查“八个一”爱心服务四年来已深入18个县、60余家县级医疗机构、20余家乡镇卫生院,培训医务人员和服务基层群众达150余万人次,被省文明表彰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三、坚持人民至上,彰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效力通过顺民意、暖人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展示文明力量,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我省医共体建设实现所有县(市)全覆盖,103个县共组建医共体190个,236家县级医院通过“二甲”评审,50所达到三级医院水平,87.5%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二是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实现突破。将健康科普、健康讲座、健康促进“321”行动等各种志愿服务融入爱国卫生创建、精神文明创建,2020年河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76%,较2015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三是文明力量得到充分展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卫生健康系统90万医务人员与全省1亿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15批1281名援鄂医疗队白衣执甲、逆行武汉;面对“7.20”灾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对受灾严重的郑州大学一附院河医院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6万名患者家属安全转移。派出2个指导组、组派10支医疗队、20支防疫队,紧急开展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高频次推出“省卫生健康委提示”短视频等系列科普产品,广泛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和舆论引导,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展示出彩河南“硬核”力量。

  郑州大学深化结对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郑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高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主动对接、深入调研、发挥优势,常态化赴卢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统筹协调一是精心谋划推动。郑州大学高度重视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主要领导多次赴卢氏实地调研指导;分管领导与卢氏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深入讨论结对方案;学校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推进会,对结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积极统筹形成合力。以整合资源为前提,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主要形式,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认真研究并制结对措施,汇聚学校各方力量,在全校上下形成结对工作“一盘棋”的局面。三是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基地。为打造高质量志愿服务平台,持续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学校挂牌成立郑州大学——卢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基地,努力打通学校师生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加强理论宣讲,开启志智双扶一是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组织大学生宣讲团多次深入卢氏社区、乡村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宣讲,发挥年轻人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优势,让理论宣讲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二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开展结对帮扶法律大讲堂活动,为卢氏县人民法院全体干警授课,5名法学专家受聘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申惠文教授做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卢氏大讲堂,为干部职工作《民法典》专题报告,用法治思维引导基层群众向上向善。三是举行招生专题讲座。组织多位语文、数学、历史学科知名教授,来到卢氏一高、卢氏实验高中进行高招政策宣讲,并从高考复习方法、备考策略等方面对高三学生开展专题辅导,受到当地师生热烈欢迎。

  三、深化志愿服务,培育文明风尚一是创新教育关爱。成立“晨星”志愿服务队,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精准对接卢氏县兴贤里社区帮扶对象。他们给老人买菜送药、为孩子举办课外兴趣班、帮残障人士打扫卫生,实践结束后通过线上的形式,建立学生档案,整理学生信息及需求,持续开展“点亮晨星”“云守护”志愿活动截至目前,已有120余名卢氏县儿童从中受益。二是开展乡村彩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在卢氏县广泛开展乡村墙绘创作活动,让艺术墙绘增彩美丽乡村,让乡村融入艺术气息。志愿者为“艾草小屋”设计并实施整体墙绘,着力将其打造成网红景点。三是组织文艺下乡。组织教职工艺术团在卢氏县兴贤里社区和沙河乡进行文艺演出,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送到基层,为大家带来美的享受进一步丰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推动文化交流,提升资源共享一是用好红色资源。积极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每年组织师生到官坡镇兰草村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党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校还向卢氏县捐赠800册《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等红色书籍。二是讲好脱贫故事。充分挖掘扶贫中的育人元素,举行卢氏县脱贫攻坚主题电影《铁拐》放映活动,讲好扶贫育人的思政大课,引导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推进文创赋能。以卢氏土特产蘑菇、香菇、木耳为原型,帮助当地扶贫车间设计原创玩具,提升产品的价值和美感。结合卢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在项目指导、人员培训、产业培育、宣传营销等方面为当地提供决策咨询、优质服务,帮助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荥阳市强化三项措施  做好文明实践“荥阳答卷”

  荥阳市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坚持“整合资源、需求导向、供给发力”,在完善运行机制、巩固志愿队伍、精准服务群众、丰富活动方式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整合资源,着力构建文明实践“强磁场”坚持把文明实践作为“铸魂工程”,建立了常委会定期研究、联席会统筹推进,以及办公会、新闻发布会制度,实行“周汇报、月排名、年总评”,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实践基金,市财政拿出了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全市志愿服务组织注册、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记录、项目承接等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研判。构建市镇村三级组织,建成1个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文明实践所、314个文明实践站。依托市直部门资源,建成46个文明实践分中心。盘活各类活动场所,建成文明实践广场53个、红色学习教育基地11个、红色电影厅3个,实现阵地资源大融合、全覆盖,形成了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大力倡导全民志愿、全域志愿,建立文化惠民、卫生健康等31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孵化15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全市共有志愿服务队1752支,注册志愿者13万余人,构筑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的文明实践大格局。

  二、坚持需求导向,着力推进项目实施“有温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策划培育一批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围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施“笑脸飞扬”“阳光雨露育春苗”留守儿童项目、“让爱回家”敬老助老项目、“爱创家”“点亮微心愿”贫困子女项目等。围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红色文艺轻骑兵”“百姓宣讲直通车”“四季风”文化惠民项目。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实施“文明花开永丰巷”“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围绕“7·20”特大暴雨自然灾害及疫情防控,发起全民抗灾战“疫”志愿服务行动,3万多名志愿者积极开展抢险救灾、清淤治乱、消毒消杀等各类志愿服务;为受灾比较严重的汜水镇筹集价值150多万元的教学、医疗等物资;第一时间组织美丽心灵、畅享人生等社会志愿服务队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心理支持400多人次;组织艺术家联盟等组织通过“线上”开展公益讲座16场。今年以来,荥阳市共实施文明实践项目195个,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受教育、得实惠。

  三、坚持供给发力,着力汇聚高质量发展“正能量”。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讲评议帮乐庆践”为基本形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统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文艺骨干等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团、百姓宣讲团,运用“菜单+点单”“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等方式,走进群众日常聚集的“唠嗑亭”、农家院,运用启迪心智的金句、直抵人心的暖语、感人肺腑的故事,把党的声音送入千家万户。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将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把党的政策、党史知识、模范人物故事等融入歌舞戏曲中,自编自演文艺作品,搭载“红色文艺轻骑兵”“百姓宣讲直通车”“红色歌曲大家唱”,把新思想、新理念浇灌进群众心田。利用荥阳融媒体中心和乡村“大喇叭”,每天定时播发党的创新理论和富民政策,让宣讲由“线下”走到“线上”。利用红色电影厅,通过“观电影+微党课”形式,让群众在观看电影中接受教育。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修身楷模”“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等系列评选活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活动,让群众在文化熏陶中获得精神滋养。试点以来,共开展惠民文明实践活动3万多场次,服务群众180余万人次。新华社、人民网、中国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学习强国平台、河南日报等20多家中央、省媒体刊发介绍荥阳文明实践工作的稿件1100多篇。

【责任编辑:朱 丽文】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