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珠海榜样

“珠海好人”林进醒:视群众为家人,以真心换真情

来源:珠海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编辑:朱文南
      走在珠海市康宁社区,这里的一切都带着老城区的味道。小区主要沿着香溪路两侧分布,街边多是早餐店、小吃摊,偶尔还能找到一家小店,卖着童年记忆里的零食玩具,处处洋溢生活的气息。
  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社区,在8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全国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等90多项荣誉。
  荣誉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走街串巷的忙碌身影。他就是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康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进醒。
  今年是林进醒扎根康宁社区的第十一个年头,也是他担任康宁社区党委书记的第八年。八年如一日,林进醒经常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保存了很多独居老人家属的电话。他主动在社区每栋楼里公示个人联系方式,把群众事当家事,视群众为家人。
  林进醒曾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珠海市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2023年8月被评为“珠海好人”。



  01
  “有事来找我”
  康宁社区居委会位于一栋老旧居民楼的一楼,为了将每一寸空间用到极致,小小的居委会分隔出了多间办公室和活动场所,过道则稍显狭窄。
  墙上挂着一幅康宁社区的地图,林进醒指着地图里一个红色五角星说:“我们居委会的位置是康宁社区的中心,居民从各个小区来这里办事路途最近,只要居民方便,我们宁可自己‘憋屈’一点。”
  2013年,林进醒从香洲区民政局办公室负责人的岗位上来到翠香街道康宁社区,从一名普通社工做起。在社区全体党员大会上首次亮相时,林进醒说:“我会扎根康宁社区,为大家做好服务。”11年过去了,他守住了自己的承诺。
  来到康宁社区后,林进醒三个月就瘦了8斤。在香洲区民政局工作时,林进醒也经常和群众打交道,但坐在办公室里和在基层的感觉全然不同。“社区和居民挨得最近,能够更加直接地服务群众。”他认为,只有走到老百姓家里去、交朋友,基层工作才能做好。
  2016年2月,林进醒接任康宁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所有重担一肩挑。在居委会里,每天最早上班的是他,最晚下班的还是他。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化解矛盾纠纷,林进醒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
  在居委会门口和各小区各楼道里,可以看到公示出的林进醒的个人联系方式。在他的私人手机上,微信好友已经达到30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社区居民。
  “有事来找我。”这是林进醒对居民群众的承诺。这句话看似简单,要做到却很不容易。小社区,大社会。社区像一只麻雀,五脏俱全,各色人群、各个层面、各种需求,一句“有事来找我”,就代表要兼顾方方面面。
  在接受采访时,林进醒还在不断接听着居民的来电。新落户的居民到哪登记、水电费怎么交,各种琐碎的问题他都一一解答。
  社区书记也会遇到棘手的情况。为配合重大项目工程兴业快线建设工作,康宁社区有230户征拆、协议收购及临时搬迁户。林进醒需要一户一户宣传政策,为他们答疑解惑,并协助寻找房源、落实子女跨区域读书学位、发放租金等相关事宜。
  有时,遇到居民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林进醒也不着急。常去居民家里坐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居民有什么困难,就协调帮助解决。在他的努力下,这项工作也获得了搬迁户的理解与支持。
  如今,林进醒走在社区里,有人喊他“书记”,有人喊他“醒哥”,老人家则亲昵地喊他“小林”。正是一句“有事来找我”,敲开了群众的心门。
  虽然每天手机消息不断,但林进醒依然感到高兴,“居民来找我,是因为居民信任我,为了这份信任,我苦点累点都值得。”
  02
  “群众心里有杆秤”
  在社区里,林进醒把群众事当家事,视群众为家人。最让他牵挂的,还是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众。
  康宁社区有6个小区及3栋无物业居民楼,这里老旧小区多、困难群众多,林进醒经常上门探访。
  “醒哥真的是‘最强大脑’。”康宁社区两委委员魏惠燕说,“社区里哪家有困难、住在哪一号房,他都一清二楚。”
  在这个1.65平方公里的社区里,居住着3682户居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20%。其中不乏很多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长者“吃饭难”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康宁社区于2011年开办了爱心饭堂。不像现在,长者饭堂已经在珠海遍地开花,那时的康宁社区只能自己摸索出一条路。
  最初,康宁社区爱心饭堂面积仅为40平方米,由义工为社区长者开展服务。直到2020年,康宁社区投入20万元,改扩建新的长者饭堂,同时以“社区合伙人”的模式招投标引入运营机构。
  饭堂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可提供早、中、晚三餐热食;原来简单的家庭式厨具,升级为标准食堂用的专业厨具;服务对象由原来的30人,扩展到社区所有60岁以上长者……
  在康宁社区居住了30年的王奶奶说:“林书记来的这些年,社区有了很大变化。作为一个老人,我生活在康宁社区很幸福。”



  由于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群体较多,林进醒也遇到过老年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情况。
  2023年11月30日,居住在香溪庄小区的肖奶奶跟往常一样,在小区公园和几位老人打桥牌。接近正午时,肖奶奶突然身子不能动弹,说不出话,手也一直发抖,老人们见此情况都十分惊恐。当时,林进醒和物业工作人员正在附近检查工作,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救命”,听到呼救声后,他们立即跑到人群中。查看肖奶奶的情况后,林进醒第一时间指挥现场居民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拨打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的电话,告知具体情况,并让物业工作人员联系家属。3分钟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便赶到现场进行临时救治,随后救护车及时赶到,送老人到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好在救治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现在肖奶奶已经康复出院。
  林进醒介绍,为了应对这类情况,康宁社区组建了一支由“社工+卫生站医生+物业+义工”组成的老年人紧急救助队伍,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居民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因为信任,许多老人把林进醒当成了亲人。他的手机里保存了很多独居老人家属的电话,甚至有老人在临终之前,一定要和他说说话。
  “群众心里都有杆秤。你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也会把你放在心里。”这便是林进醒的工作诀窍。
  林进醒回忆,一次帮小区居民打扫楼道时,有一位老人看到他满头大汗,心疼地走上前给他擦汗。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03
  “书记,有我在你放心”
  康宁社区虽不大,却有三千多户居民,常住人口近万人,工作人员只有10名。
  如何用好有限的资源,调动起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是康宁社区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康宁社区,林进醒带头成立了社区首届居民议事会,建立红色业委会、“党员先锋在路上”“康宁有话说”“党群共治”等党建和社区治理品牌,打造“一网格一特色”。
  其中,第一网格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发挥“党群共治志愿服务队”作用;第二网格营造“红色+网格服务”,实施“红色值班”“红色业委”和“红色楼道”;第三网格打造全省首个“社区群团服务中心”,整合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力量;第四网格引入“社区合伙人”模式,将爱心饭堂升级改造全市首个为长者提供现煮热食的长者饭堂。
  林进醒还带领辖区居民、商家等共建社区之家,以党建为核心组建了“党群共治志愿服务队”“党员值班队”等13支22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志愿服务记录本上,详细地记录着志愿者们参与抢险救灾、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的事迹。
  志愿者多,是康宁社区的一大特点。林进醒说,“很多志愿者都是老党员,他们的辛勤和无私奉献,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魏应照便是这样一名老党员。作为退役军人,他曾驻守海岛30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加入义工队伍,为社区居民服务。
  强台风“天鸽”“山竹”救灾复产期间,魏应照连续十几天奋战在一线,让社区以最快速度恢复原貌。多年来,他经常到社区康园中心看望残疾人,自费为残疾人、老人添置日用品。他爽朗的笑声感染了许多残疾人朋友,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疫情防控期间,康宁社区在柠溪文化广场搭了便民核酸点帐篷。正值雨季,半夜下起了雨,林进醒担心积水把帐篷给压塌了,第二天一早前去查看,才知道魏应照在夜里已经拿着工具把积水全部排走了。
  “魏叔跟我讲,‘书记,有我在你放心’。”这份认真和负责让林进醒十分感动。他由衷地说,“康宁社区取得的荣誉,离不开党员、志愿者们的付出。”
  社区,这个现在越来越热门的词,最早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
  在中国,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新时代的邻里情正在社区里延续绽放。从前是“各扫门前雪”,现在是相识、相知、相助。一个好的社区让人相信,社区也能给予家的温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能亲如一家。
      唯有真正做到将群众放在心上,唯有付出爱与真情,才能成就此等奇迹。(来源:南方日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