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莆田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 文明传播 > 文明时评 > 内容页  返回首页

“保用结合”共护历史文化名城“金招牌”

发表时间:2024-01-05  来源:莆田晚报

  202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莆田建市40周年之际献上一份厚礼。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是静态片面的,需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再利用能有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有做到保护利用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守护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招牌”。

  注重“保”与“用”相结合。素有“文献名邦”称誉的莆田,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古街、古巷、古寺、古塔、古堰、古道、古树、古桥……刻录着历史的韵味,其沧桑余韵,绵延着古老风情,唤起人们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沉记忆。自开莆来学拉开莆田文明发展的帷幕,开创了“莆阳朱紫半”“六部五尚书”等科甲佳话,一代代人才俊杰书写着不朽与传奇。书香莆田、气质莆田、灵秀莆田、实力莆田,彰显着这座古府新市历史文化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当前,要积极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关系,坚持“保”与“用”,这是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体两面,需要在传统与现实中找到一种平衡。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兼顾实际,在文化传承中改善民生。要保持建筑特色,又要与时俱进,实现静态历史与活态生活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城市特色和内涵;同时要补足公共配套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将历史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让城乡历史文化能够在百姓的市井生活中“活”下来,推动莆田高质量发展。

  建章立制筑牢保护利用根基。散落于莆田市各角落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先人留存下来的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需要建立一整套保用结合的制度,以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城市风貌,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各级各部门要秉承尊崇之心,通过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抓好保护。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莆田市构建了“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市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科室业务指导+市级参公事业单位技术支撑+市属国企平台服务+区级政府具体落实”的“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责任体系,有效促进文保责任落实落细。莆田市尤其注重在城市更新中防止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研究制定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规范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修缮利用等行为,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

  坚持公众参与形成合力。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政府要搭建平台,引导市民广泛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中去,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力量,在政府引导下,以局部关键节点修缮带动整片街区活化。投入300万元修缮历史建筑原城区派出所旧址,并活化利用作为萝苜田“党建+”邻里中心,吸引30余个文创青年团体入驻,聚合文创文旅软硬件资源,策划举办一系列历史文化传承活动,激发街区新活力。此外,还要通过举办历史建筑LOGO征集、老照片征集、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年俗节庆、传统建筑构建专题展等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保护展览展示征集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同时加大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宣传推介,营造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让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深入人心。

(钱碧云)


[责任编辑:傅赐明]

莆田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莆田晚报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C) 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